【三下乡】我院师生小岗村体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

文章作者:图文/金小敏 曹纯时间:2025-07-07浏览:28

7月6-8日,滁州学院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师生,来到安徽凤阳小岗村,走访大包干带头人,实地调研小岗村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,考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,探索推动小岗村不断前进的内生动力。

在村西头,“凤阳县小岗村”门楼矗立,师生们沿着马路参观,道路两旁一栋栋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,农家乐、农村电商等招牌随处可见。


参观小岗村

在“大包干”带头人之一严宏昌家后院客厅,师生们围坐在一起,认真聆听严宏昌爷爷关于“红手印”的故事。那个冬夜,18户农民托孤求生、立誓为盟,在一张褶皱的纸片上按下红手印。

严宏昌娓娓讲述1978年前夜,家庭的贫困、小岗的贫困。穷则思变,作为村里上过高中,读书最多的人,严宏昌观察思考饿肚子的根源,上任村长后,下决心分田单干,搞“大包干”——“保证国家的,留足集体的,剩下都是自己的”。次年,小岗便迎来大丰收。


聆听“大包干”发起人严宏昌讲述“红手印”故事

“大包干大包干,直来直去不拐弯。”当年轻的师生得知坐在面前的这位老人就是“大包干”发起者、领头人时,不禁肃然起敬,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实践团队指导老师金小敏说,“这些以前只在书本上看到的人名和读到的句子,在这一刻全部具象化了。”

“是党的领导给了我第二次生命。”严宏昌感慨道。小岗村凭借大包干后的发展,经历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巨变,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象征。

习近平总书记称赞“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”,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。如今,小岗村已经成为象征改革开放的地标。2024年,安徽小岗村入选世界“最佳旅游乡村”,发展旅游成为小岗村新的产业。经过40多年的变化,小岗村凭借其繁荣的经济和新兴的产业,展现改革开放新成就。


调研小岗村产业发展现状

在村两委带领下,实践队员参观村办企业、现代农业产业园,瞻仰沈浩同志事迹陈列馆,聆听村委会关于小岗村发展介绍。“小岗连续8年为村民分红累计超2000万元,村域基础设施全面提升,教育、医疗、文化和百姓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,老百姓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”


在大包干纪念馆前合影

在当年的茅草屋前和大包干纪念馆前,师生们纷纷拍照留念。“聆听严宏昌爷爷故事,参观‘当年农家’和村产业,那一帧帧历史画面栩栩如生展现在眼前,历史一下子变得鲜活而震撼,现实也愈加清晰和宽阔,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‘敢闯敢试、敢为人先’的大包干精神。”实践队队长、滁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徐学宇说,“我们相信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改革开放不会停步,中国人民会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”

实践队员还结合学科专业服务小岗,他们走进田野、走进直播间,通过直播推介小岗村,分享在小岗村的见闻,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。


通讯员:童志扬

初审:赵瑞斌

终审人:郑晓华

返回原图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