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以“125”党建育人模式为引领,学院致力于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、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。依据学校办学定位,硕士层次着重培养掌握计算机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,具备智能应用共性技术研究能力,以及在智慧养老、安全应急、智慧教育等多领域交叉开展应用开发与模式创新能力的复合型、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;本科层次则聚焦培养掌握计算机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知识,拥有智能技术应用创新能力,能在智慧养老、安全与应急、空天信息等领域从事智能应用系统设计、开发、维护及创新工作的应用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。
落实OBE理念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,构建了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。学院积极落实工程教育认知理念,主动探索AI赋能的教学模式改革,致力于打造适应学生特征与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智慧教学模式,以 “金课” 建设的 “两性一度” 为标准,将线上线下混合的个性化教学作为重点,持续强化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,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。同时,着重加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,重点提升其运用AI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能力,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。
加强与华为、讯飞等头部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合作,构建了“校企政协同、产学研融合”的育人环境。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,建设了以“三个融合”为主要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支撑环境,即“课堂教学、创新实践、实验课程相融合,应用性、地方性、先进性相融合,校企合作、产学合作相融合”。近些年,学院积极推进与美国、日本及台湾地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,连续6年举办暑期赴台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,参与学生119人。同时,学院获批了4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,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学生获省级二等以上竞赛奖励673项(国家级146项)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6项,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。
联合台湾淡江大学连续举办十一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(2004-2024)